本网讯(余庆鹏)近段时间以来,五指山市公安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载体,以民意为“风向标”,聚集群众所思所盼所需,开通便民“直通车”,打出服务“暖心牌”,多领域打通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将服务从“窗口”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开通直达乡镇“直通车”
让群众不用远跑“能办事”
“真方便,来到镇里就能参加摩托车驾驶证考试,而且一天内就考完!”为解决群众办牌考证不便的问题,自10月25日起,五指山公安开展“送牌送考”下乡便民利企服务专项行动,深受群众好评。
一方面,做实定点服务。在全市电动自行车销售网点设立登记服务站,在车行网点启用“专网系统”办理“带牌销售”注册登记业务,为购车群众当场提供购车、登记、上牌“一站式”服务。在派出所设立车管服务站,建立公安派出所“专网查验”一站式办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模式,群众就近到当地派出所就可进行车辆查验并办理登记、选号和上牌。
另一方面,做优流动服务。针对五指山偏远乡镇没有摩托车、电动车销售点,群众购车办牌相对难的问题,积极联合车行、保险公司及市相关部门到各乡镇开展“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展销”活动,实行“带牌销售”。持续开展“送考下乡”服务活动,群众出了“家门口”就能参加摩托车驾驶证考试。
同时,五指山市公安局做好专场服务。针对“上班族”在工作日忙于工作,预约参加摩托车驾驶人考试不方便的情况,为“上班族”量身定制服务举措,推出摩托车驾驶人考试“周末专场”,解决“上班族”考证难问题。
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共开展“送考送牌”下乡活动 15场,办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牌400多辆,核发摩托车驾驶证750多本。
开通直达村居“直通车”
让群众不出村门“办好事”
“这下子好了,我们村民出了家门口就能向民警反映问题,请民警解决问题了!”为解决群众出门反映诉求、意见建议不便的问题,12月初,五指山公安建立“便民服务联系点”制度,群众对此纷纷竖指赞誉。
一方面,“网格化”建点。在全市63个村委会、社区设立“便民服务联系点”,实现村居委会便民服务联系点全覆盖。联系点与村居委会合署办公,悬挂联系点牌子、民警公示牌,配置办公桌椅、群众意见簿,让群众随时在意见簿上或直接向联系点民警反映问题、意见建议。
另一方面,“制度化”压责。制定便民服务联系点制度,每个联系点由一名派出所责任区民警负责,原则上责任区民警每周二次到联系点现场办公,梳理汇总群众反映的诉求、意见建议。对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的事,精准分流;对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的事,能够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给出承诺逐步解决;群众需要办理户口证件的,到联系点提交材料,民警负责代办,替群众“跑腿”。
同时,五指山市公安局还开展“多样化”服务。责任民警除了在联系点处理群众各种问题外,坚持有事办事、无事访巡,积极在村里开展走访家访、巡逻防范、安防宣传、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基础信息采集等工作。
自启动便民服务联系点工作以来,联系点民警下村(社区)联系点工作124人次,走访群众261人次,收集群众诉求、意见建议20多条,化解矛盾纠纷6起,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5条,为群众办理户口证件12本(张)。
开通直达家门“直通车”
让群众在家坐等“享成事”
“很感谢,你们真的好有心!”11月23日,番阳派出所民警上门为毛组村胡某的残疾孩子办好身份证,胡某紧握民警的手连声道谢。为解决群众不便出门办事的问题,五指山公安把问需问到群众家,把服务送到群众家。
一方面,上门细听“群众说”。结合深化“平安进万家”“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组织联系村居机关民警、派出所责任区民警深入村居、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群众有意见的地方去,细听群众呼声、倾听群众诉求,顺着民意去办事,9月以来,共出动警力470多人次,走访群众2000多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50多件。
另一方面,上门办好“小实事”。组织全市各派出所开展“上门办证、送证上门”活动,对因年纪大出门不便、肢体残疾不能走动或每天忙于农活早出晚归的有办理户口证件需求的群众,坚持“全程代办”“送证上门”。9月以来,共上门为群众办理户口证件68人,送证上门57人。
同时,五指山市公安局上门点亮“微心愿”。突出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组织民警上门了解他们的“小困难”,以暖心举动点亮他们的“微心愿”,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9月以来,共为32名特殊群体人员送去棉被、蚊帐、电风扇、电饭煲等生活必需品,深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责编:刘慧]
版权所有 法治海南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2470号 电话:0898-65341516 投稿邮箱:hnk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