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

海南白沙:政法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2024-01-08 13:30:11  作者:吴汉江  来源:法治海南   浏览量:3260

  本网讯(吴汉江)2023年以来,白沙黎族自治县政法机关坚决扛起维护乡村社会安全稳定、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重要使命,以“四个强化”全面提升白沙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保驾护航。

  

  强化乡村产业法治保障

  

  白沙政法机关聚焦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充分发挥预防、监督、惩治、普法等职能作用,助推特色产业向好发展。

  

  注重在田间地头解纷争。聚焦茶产业发展,成立“白沙法院茶园巡回法庭”,配备3名法官组成速裁团队定期现场办公,开设茶企纠纷立案绿色通道,推动本地茶叶企业完成有机认证,成功调处白沙五里路有机茶园与白沙农场土地租赁合同纠纷。

  

  零容忍打击涉农领域违法犯罪。严打非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成功侦破周某等人销售伪劣种子的部督案,为海南省首例办结销售伪劣种子案。2023年以来,公安机关受理盗窃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治安案件78起,同比下降21.2%;盗窃槟榔苗、槟榔果治安案件28起,同比下降12.5%;受理盗窃鱼类、家禽、牲畜等治安案件19起,同比下降42.4%。

  

  强化农业产业发展的法律保障和支持。强化政法机关与农业农村部门紧密合作,协同推进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工作,为企业、农民发展农业产业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促进打安兰花、七坊红心橙、荣邦苗木等“一镇一(品)业”高效农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打造形成“万亩、亿元”林下菌菇产业;已发展兰花种植超500亩,形成国内较大的文心兰种植基地,文心兰切花实现全省首单出口。组织政法干警积极参与和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派出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工作队9人、帮扶联系人172人,驻点9个村帮扶372户脱贫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及办实事好事共152件,助力青松乡和邦溪镇南班村、牙叉镇新高峰村、打安镇打安村等分别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村创建名单。

  

  强化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白沙政法机关坚持把司法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法律资源覆盖到每一个乡村角落,让农民享有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感受法治公平正义与温暖,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建立公职律师联系乡镇制度,推动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聘请39名律师在全县94个村(居)担任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5000余次,开展法治讲座122场,提供法律服务意见670件,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完善“法官进乡村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安排24名法官全覆盖挂钩全县各村(居),建立类案办理制约机制,成功调解涉及土地、赔偿金等矛盾纠纷4个,指导制定更新村规民约,解答村干部、群众法律咨询125人次。

  

  深化司法救助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助力乡村振兴、关注妇女群体专项活动,建立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相衔接机制并获2023年度全省检察机关改革创新项目立项,推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确保救助精准、有效,共办理救助案件13件,发放救助金9.1万元,其中一项案例获2023年海南省首届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典型案例。

  

  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白沙政法机关坚持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和相互衔接,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老百姓的家门口,以基层“小治理”筑牢乡村和谐稳定“大格局”。

  

  完善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建立113个人民调解组织,聘用25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搭建县、乡镇、村(居)三级人民调解网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矛盾纠纷隐患苗头。今年来已受理矛盾纠纷629件,成功化解573件,成功率91.09%。

  

  打造特色调解品牌。建立“1+N多元推进诉源治理工作法”,深化“法院+司法”诉前调解机制,从司法部门协调4名熟悉白沙风土人情、掌握黎语的年轻专职调解员到法院坐班,有效推动法官全程指导机制、调解程序与司法确认程序无缝对接,避免因文化语言差异影响当事方达成理解共识,提升调解沟通效率。2023年以来累计接待当事人686人次,调解成功案件337件,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313件,调解标的1639余万元。“1+N多元推进诉源治理工作法”被评为海南全省先进“枫桥式工作法”;将高大姐“话聊工作法”等特色调解品牌向全县各派出所推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68起,化解率100%。

  

  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着力找准制约基层社会治理的堵点难点问题,推动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综治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结合开展“平安进万家”活动,建立自然村、村委会、司法所、派出所、乡政府“五级联调”工作机制,组织民警入村排查矛盾纠纷21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90余次。化解行政实质性争议,监督撤销一起农村妇女长达18年的错误婚姻登记案,得到权威媒体刊发报道。

  

  强化乡村法治环境建设

  

  白沙政法机关积极推进乡村法治环境建设,用良法善治呵护群众的幸福底色。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治+精神文明”“法治+护苗”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完善法治宣传栏、法治书屋、村(居)法律服务站、人民调解室等硬件设施,遴选培育“法律明白人”1019人,带动农村群众提升知法用法守法意识,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乡村法治环境。搭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33个,特别是对打安镇合水村、牙叉镇对俄村等5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进行整体打造,形成具有示范性的乡村法治文化阵地,提升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在乡村治理中夯基垒台的作用。

  

  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组织开展无命案乡镇创建活动、防范“民转刑”案件专项行动等,定期组织对重点人员、存在隐患进行管控摸排、分析研判,2023年以来未发生农村地区命案。常态化开展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对村委会干部、村小组队长9批266人次在涉黑涉恶方面的情况进行核查,把牢准入关。抓好农村治安防控,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实现每个村重点部位、路口不少于5个监控探头。将道路交通管理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率先在全省组织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259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业务培训,壮大交通安全宣传和整治力量。

  

  推进乡村生态治理、绿色发展。立足全省生态保育区定位,聚焦“六水共治”等重点环保工作,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完成污水排放源头治理监督模型的创建和运用推广,办理一批质量高、效果好的生态公益诉讼案件,促进乡村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改善。通过运用“人民监督员+公开听证+诉前检察建议+磋商”等多种监督手段,查处违法取水用水行为,推动解决县域中水利用率低的“老大难”问题;督促乡镇政府完成整治违规堆放垃圾占地面积1812㎡;其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机制获2023年度全省检察机关改革创新项目立项。

  

  教育帮扶护苗成长。白沙政法机关针对未成年人护苗工作,发出公安提示函12份,司法建议书3份,督促监护令24份,联合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推进育苗护苗,以法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丰富乡村法治文化生活。将法律服务与农村群众生活紧密相连,依托白沙起义第一枪旧址纪念园红色教育基地,在元门乡向民村环村建设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创作《移风易俗就是好》《黎歌唱美新乡村》等歌舞作品,利用“三月三”“啦奥门”黎族庆丰收暨雨林山兰文化节,在开山祈福、民歌对唱、舞蹈等民俗节目中,融入涉农法律法规知识及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内容,让法治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潜移默化筑牢群众法治意识。

  

  下一步,白沙政法机关将紧扣服务大局的中心点,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不断深化法治实践,创新社会治理,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白沙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贡献政法力量。

  

  [责编:刘慧]

版权所有 法治海南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2470号 电话:0898-65341516 投稿邮箱:hnk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