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次授课,刚开始便引起了师生的热烈讨论,请求互动、答疑的手“在空中凌乱”,连带课老师也不禁参与进来,仿佛置身大学热门选修课中,全场氛围热烈。在场学生们提问五花八门——何为真正的强大?暴力欺凌弱是否有其合理的可能性?用暴力反抗暴力和主动实施暴力的区别在哪?勇于站出来究竟用力气还是智慧更佳?究竟什么才是正义……。
“冷酷”的现实逻辑和“温暖”的内心理想碰撞在一起,撞向同学们内心深处对公平、正义所渴望的“开关”。原来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言语侮辱、肢体冲突,都可能导致校园欺凌,都可能对受害者造成心理创伤。
随着课程的深入,法官开始逐步解析校园欺凌,深剖其背后的界定、表现和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在言语侮辱、肢体冲突、网络暴力等多个不同的校园欺凌案例中,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短期危害,和极易忽视的长远影响,进而激发了师生对法治的敬畏和对公正的渴望。同学们在互动环节纷纷表示,法律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切实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要尽快学会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本次授课还设置了趣味问答环节,将课堂的趣味和可操作性“拉满”。云明慧在分享交流内容的同时通过强烈的矛盾心理对比,充分引导学生们在轻松愉快又夹杂着些许深刻的场景中不断换位思考,重新认识书本上“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深刻含义。(程婉婉)
[责编:刘慧]
版权所有 法治海南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2470号 电话:0898-65341516 投稿邮箱:hnk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