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三亚完美落幕,八方来客欢呼鼓掌,共同庆祝民族融合精彩盛会的完美收官。当大家都沉浸在喜悦氛围之中时,在现场执勤的消防指战员时刻保持警醒,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全力确保盛会的消防安全。
运动会期间,全体消防救援指战员全力以赴、精准防控,以“细致、精致、极致”的要求开展防火检查、熟悉演练、巡逻值守、政治监督、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实现了运动会涉会场馆及保障酒店“零火灾”目标,交出了护航运动会万无一失的优秀成绩单,为海南自贸港贡献消防担当。
紧绷“万无一失,一失万无”这根弦
“此次运动会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民族体育盛会,涉及的场馆数量多、活动内容多、用电量大、人流量大,消防安保任务艰巨。”海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运动会消防安保现场指挥部总指挥韩子忠介绍。省消防救援总队召开动员会和誓师会。制定运动会工作方案,提出“五个确保”总目标,成立消防安保前、后方指挥部,协同作战、密切配合,切实做到了全省“一盘棋”。
“运动会涉会场馆、保障酒店点多面广,人流物流剧增,特别是进场观众万人次,消防安保任务繁重、风险挑战大”三亚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王文建介绍。运动会安全保障工作启动后,全市消防安保力量要时刻紧绷“万无一失,一失万无”这根弦,组建48个安保团队捆绑作业,提前介入涉会14家场馆和26家保障酒店开展4轮排查,采取细之又细、严之又严、实之又实的措施开展各项消防安保工作。
突出科技赋能,指挥高效顺畅。运动会消防安保力量开发接入热成像火点监测系统、消火栓检测系统、实战智慧平台等10个系统,实现重点区域场所全方位监控。科学设置5个分指挥部,在体育场观众区、舞台、火炬控制室、供配电控制区、观众入口处及周边停车场布置30个执勤点,调集18辆消防车,191名指战员,采取“固定值守和流动巡查”的方式,携带消防安保装备做好现场执勤,确保一旦发现险情立即处置,实现“秒级响应”。
全面排查,消除隐患整治不过夜
“火灾隐患绝对不能过夜,我们24小时驻馆开展隐患排查,确保各个点位的隐患限时清零。”三亚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员汪大光在场馆中心巡查时,发现部分舞台区域存在临时增加用电设备导致电气线路超负荷运转的情况后,立即当场指导进行了整改。
为了运动会消防安全,消防安保力量针对固定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火炬塔控制室及其燃气管路、舞台区域、观众看台区、配电室等重点区域进行全方位隐患排查,利用红外测温仪、热成像仪等器材对电气线路进行满负荷检测,同时针对场馆UPS、光屏、火炬、新能源车等突出风险部位及场所开展灭火救援实战演练350余次。
全市消防救援队伍结合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冬春火灾防控,对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电动自行车停放、仓储厂房、“三合一”开展专项检查,同时与社会联勤联防力量全线备战。共组织59名基层网格消防力量沿线巡查“九小场所”,18个消防站结合“防消联勤”开展社会面单位全覆盖检查、巡查、宣传工作,形成了指挥“扁平化”、防消“一体化”。共检查单位5054家,消除隐患15000余处。进一步净化了全市的消防安全环境。
聚焦消防宣传月及运动会安保任务,消防部门举办“119”启动仪式,多策并举,动员全民踊跃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参与消防宣传活动。举办重点岗位人员能力提升班,培训消防安全管理人、消控室值班员及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安保团队1.5万余人;张贴“三不一熟悉”消防安全提示帖1000余张。开展旅文、商务等8个行业部门单位管理人和重点岗位人员培训班35场次,线上直播宣传培训10场次,培训消防安全“明白人”10万余人。并发动60名消防宣讲员和200名消防安全大使,在16个大社区和612个住宅小区开展上门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氛围。
累并快乐着,全天候的护航守护
“从进驻那天起,我们的指战员就把运动会前方指挥部当成了家,轮流时刻监视着场馆中心的各个消防系统运行。”三亚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主任陈人颂介绍。
11月22日,运动会举行开幕式,指战员吉家男、林剑、黄祥鹏等3组6人在舞台区域实时监控电气线路。由于舞台底部空气流通不畅,6人又全副武装,大家汗流浃背,但不敢松懈,一直坚持到“下岗”。
“虽然这段时间全天候值守很累,但看到盛会圆满落幕,内心十分快乐。”三亚市消防救援支队凤凰特勤站孙兴丰笑着说。
在场馆中心不同方位驻点值守的指战员,大家背负几十斤重的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和执勤包,定时开展巡查、演练,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特别是开、闭幕式,在现场执勤的指战员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大家按照分布的驻点执勤,“2小时”不间断开展巡查。全体执勤的指战员从早上7点上岗,全副武装不离身,不敢多喝水,怕上厕所耽误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消防安保力量根据分布和执勤需要,加大经费投入,组建保障分队,全面保障安保人员的“衣食住行”,并组织开展装备巡检、医疗巡诊、心理咨询疏导。同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成立前方指挥部临时党支部和13个党小组,设立17支党员先锋队,常态化开展政治监督并制发监督建议书10份。评选“每日之星”84名、“安保之星”6名,开展2轮送奖到岗,传递组织关心关爱,极大激发了执勤指战员的积极性。(莫文彬)
[责编:林前方]
版权所有 法治海南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2470号 电话:0898-65341516 投稿邮箱:hnk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