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

乐东法院:邻里债务起纠纷 法官调解化玉帛

2025-09-17 10:09:40  作者:向珊珊 刘涵婧  来源: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浏览量:11540

近日,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黄流人民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承办法官何海瑜以“法为基、情为桥”,在依法办理过程中,充分兼顾邻里情感联结,既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又成功化解矛盾、修复了邻里和睦关系,让司法兼具“力度”与“温度”,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2024年3月1日,原告梁某委托被告张某为其家人寻找工作。在此过程中,张某多次以需要托关系为由,陆续向梁某索要相关费用,共计26800元。然而,最终张某未能按照约定为梁某家人介绍到合适的工作。梁某随后多次向张某索回钱款,但均未成功。之后,经过派出所的协调,双方签下《借据》,约定张某应于2024年10月底向梁某还款。可当还款期限到来时,张某却再次食言,迟迟没有履行还款义务。梁某在多次催讨无果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于是向黄流法庭提起诉讼。

2025年9月15日,双方当事人到黄流法庭。何海瑜在询问中了解到,原告梁某与被告张某是多年的邻居,两家仅一墙之隔,此前交情颇为深厚。而此次的债务问题,让双方之间暗生嫌隙。张某在谈话中也流露出自己的想法,他表示,虽然最终没能帮梁某家人找到工作,但这并不是他的过错,中间确实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阻碍,而且在帮忙办事的过程中,他自己也垫付了一部分费用,现在被梁某告到法院,他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颇有不甘。

何海瑜综合考虑了案件的情况:一方面,这笔欠款金额不算特别巨大;另一方面,通过与张某的沟通,了解到他近期在经济上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一时难以拿出全部钱款。基于这些情况,何海瑜认为,单纯的判决或许能解决经济纠纷,但很可能会让两家人的关系彻底破裂,得不偿失。所以,她决定在对双方进行情绪疏导和调解的基础上,努力借机修复两家的邻里关系。

何海瑜分别与梁某和张某进行深入交流。她先耐心地向张某解释相关的法律规定,让他明白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道理,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既然签下了借据,就应当遵守约定,承担起还款的责任。同时,也理解他在办事过程中的付出和当下的经济困境,希望他能换位思考,理解梁某的心情。

随后,何海瑜又和梁某沟通,肯定了他维护自身权益的做法,同时也提及两家人过去深厚的邻里情谊,希望他能念及往日的和睦,在还款金额和期限上适当让步,给对方一个缓冲的机会,也给两家人的关系留一条退路。

在法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细致开导和释法析理下,双方的态度都渐渐缓和下来。最终,原、被告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签订了调解协议。梁某表示愿意体谅张某的难处,同意免除6800元的零头,只要求张某支付20000元;张某也当场承诺,会在9月底之前将欠款还给梁某。在法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张某当场将梁某前期垫付的诉讼费用转账给了对方。至此,这起纠纷得到了妥善化解,邻里间的关系也迎来了修复的契机。(向珊珊 刘涵婧)


[责编:刘慧]

版权所有 法治海南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2470号 电话:0898-65341516 投稿邮箱:hnk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