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12日起,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依托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持续开展“法治进校园”系列活动,先后邀请白沙县第一小学、民族中学、七坊中学、打安镇中心学校、思源实验学校等16所学校近800名学生走进法院,通过“零距离”接触司法、沉浸式学习法律,让法治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党建引领筑牢普法“红色引擎”
为确保此次法治教育活动走深走实,白沙法院第一、第二、第三党支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下的组织优势与人才优势,精心选派7名政治素养高、审判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党员干警组成“法治宣讲团”,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与法治需求,围绕“哪些法律知识最实用”“哪些案例最有警示意义”“如何让讲解更易接受”等问题反复研讨,最终确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核心授课内容,同时筛选校园欺凌、未成年人性侵、青少年交通事故等真实典型案例融入教学,让法律知识从“纸上条文”变为“身边故事”。
党员干警们还结合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的功能布局,结合第一审判庭的真实场景设计教学环节,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贴合青少年认知规律,让党建引领成为推动普法工作的“红色引擎”。
多维教学 打造沉浸式法治课堂
此次活动打破传统“课堂讲授”模式,通过打造“授课+观摩+体验”三维学法模式,让青少年全方位感受法治力量。
“如果遇到同学故意找茬、索要财物,这可能是校园欺凌,大家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吗?”在法治宣讲环节,党员干警们以互动提问开篇,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他们结合自身办理的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的具体条款,告诉学生如何辨别校园欺凌、防范性侵伤害;通过边学边问的方式,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关键内容,引导学生遵守交通规则、远离“三无食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剖析未成年人误入歧途的常见原因,警示学生杜绝打架斗殴、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树立“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的意识。
现场互动频繁,学生们踊跃回答问题赢取干警们精心准备的卡通钥匙扣、手提袋等礼品,让法律知识在轻松的氛围中入脑入心。
庭审旁听 近距离感受司法公正
“现在宣布开庭!”随着审判长敲击法槌的清脆声响,故意伤害、民间借贷纠纷等3场真实庭审依次开展,学生们在旁听席上全程观摩。
从法庭调查、举证质证,到法庭辩论、最后陈述,每一个庭审环节都规范有序。党员干警提前为学生们讲解庭审流程,介绍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公诉人、辩护人等诉讼参与人的职责,让学生们明白“法庭上每一句话都要基于事实和法律”。
在故意伤害案件庭审中,当听到被告人因一时冲动造成他人受伤,不仅要承担民事赔偿,还要面临刑事处罚时,台下学生们纷纷露出凝重的表情;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干警结合案情讲解“借钱要写借条”“利息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等常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金钱观。
庭审结束后,干警还围绕案件涉及的法律知识点进行现场答疑,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与公正性,懂得“任何违法行为都要付出代价”。
模拟法庭 亲身参与体验司法流程
“现在,由被告人陈述自己的辩解意见。”在模拟法庭环节,学生们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法警等角色,按照真实庭审流程审理一起“校园欺凌模拟案件”。
从宣读法庭纪律、核对当事人身份,到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学生们模仿着干警们的语气和动作,认真完成每一个环节。党员干警全程指导,及时纠正模拟过程中的不规范之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办”“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同学”。
通过亲身参与,学生们不仅熟悉了司法程序,更在角色扮演中增强了法治责任感,学会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
此次白沙法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系列活动,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白沙县第一小学的老师表示:“这种沉浸式法治教育比课本上的知识更生动,学生们参与度高、记忆深刻,希望以后能多开展这样的活动。”下一步,白沙法院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功能,创新普法形式,扩大普法覆盖面,让更多青少年走进法院、了解法律,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白沙、法治白沙贡献司法力量。(黄素才)
[责编:刘慧]
版权所有 法治海南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2470号 电话:0898-65341516 投稿邮箱:hnk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