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治网讯(通讯员 杨帆)根据海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要求,近日,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省检察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路志强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以调查研究为主题,为全省检察干警上了一堂党课后,随即赶往其抓农村党建促脱贫攻坚联系点——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南达村。
距离“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乡亲们最烦、最恨、最怨、最盼的是什么?”“怎么样找到‘金钥匙’ 打开‘难解锁’?”带着这些问题,路志强第七次来到了南达村。
挨家挨户串门子
进村时,已临近傍晚,雨停了下来,雨后暮霭中的村庄清朗又透着淡淡的草木清香。
“以前调研强调‘脚下有泥,心中有数’。现在乡亲们生活条件好了,都住进了新房,我们这脚下的泥,可不能带进他们的家里。”路志强一边打趣地说道,一边熟门熟路地在村里挨家挨户地串起了门。
路志强看望村民张必明
在南九村,看到新房封了顶,村民张必明还打算自己动手和泥沙装地板砖,路志强当即竖起大拇指给他点了个赞;又走到村民高金丽家的炉灶旁、村民张发权一大家子的围桌前,瞧瞧大家的伙食怎么样。好客的村民都非常热情地邀请一起吃饭。“谢谢你们的邀请。看你们吃得开心我也开心。”因为还想去看望三户贫困户,路志强婉拒了村民们的邀请。
路志强关切地询问张国强的身体健康恢复情况
村民张国强因交通意外不幸瘫痪后,卧床多年。路志强曾两次来看望慰问,先后解决了新房装修、入户路的问题,为方便家人照料,还特意安排省检察院驻南达村扶贫工作站为张国强买了医用病床和轮椅。目前,张国强的病情有了好转、精神起色也大为改观。看到张国强家院落里有块荒地没有硬化,路志强主动提出由省检察院驻南达村扶贫工作站进行水泥硬化并搭建棚架。
帮助贫困户张昌兴家平整院落、装修新房、修建入户路和在入户路两边建水渠引水;由省检察院驻南达村扶贫工作站从扶贫专项工作经费中提供5000元,作为支持贫困户钟万玉的大儿子上大学的学费……“还有什么困难?”是路志强一路问得最多的问题。
路志强跟张昌兴夫妇拉家常
大榕树下拉家常
“去年我来割胶那天晚上,也是和大家伙坐在这棵大榕树下聊天。”支上简易的照明灯、摆上本地种的芭蕉,路志强就在村里的大榕树下和乡亲们聊了起来。白沙县委书记刘蔚、打安镇镇委书记徐世宏、南达村第一书记郑德怀、省检察院驻南达村扶贫工作站站长陈晓刚也都围坐在一起。
路志强与南达村干部和村民交谈
“四户贫困户的脱贫对策是什么?”“今年有没有返贫?”“明年年底离小康村的要求有什么差距?”“硬件上还缺什么?”…… 待大家才刚坐好,“考官”路志强就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考验”驻村干部。得知今年四户可以全部脱贫、也没有返贫、打安镇有敬老院、学校建设完善、南达村有垃圾转运站、饮水工程和生产路工程都基本建好等情况后,路志强继续问到 “南达村现在最主要的矛盾和困难在哪里?乡亲们最怨最恨最烦最盼的是什么?”
“现在村里大概有19户没钱建新厨房,建一个厨房大概需要八、九千块钱。”一位村小组组长说到。路志强听到后,当场和各方协商并立即拿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厨房要由村里统一设计、统一采购建材,再让村里人出工,以最小的成本建最经济适用的厨房。费用方面镇上出2000元、定点帮扶单位南方电网出2000元、省检察院出2000元,不足的部分村民们再补齐。
“我们都盼着村里能建成美丽乡村。”了解到乡亲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期盼,路志强解释道,目前项目正在准备招标,到时他会到施工现场来“监工”,确保高质高效。
路志强与南达村干部和村民交谈
夜已深,兴正浓。路志强和乡亲们越聊越细,越聊越深入,谈到“南达村如何发展产业实现永久致富”的问题时,还逐一地详细了解南达村目前种植的橡胶、益智、槟榔等各类作物的成本、技术、管理、收益情况,要求随行调研人员做好记录,根据成本多少,售价多少,算出纯利润,给村民们列表算账,比较找出最优种植的产业,好让村民一看就知道,种啥效益好、收益快。
蹲点驻村的第二天晚上,同样是在大榕树下,路志强又叫上当地干部和乡亲们碰了头,根据统计出来的南达村适种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和收益对比,算清白帐,理清思路,建议抓好收益比较高的农作物如槟榔、紫玉淮山、芭蕉和地瓜的种植试点。
爬山养蜂新体验
“南达村如何发展产业实现永久致富?”有些时候,问题的答案就在路上。
作为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核心区,南达村山水资源丰富,附近的类托瀑布、南九石壁近来吸引了不少驴友前来,成了潜藏的徒步旅游胜地。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可能成为实现南达村永久致富的关键一步。于是,路志强决定徒步实地考察类托瀑布。
路志强实地察看生产路桥梁建设情况
沿着溪水一路往上,平整的生产路直铺到山上。经过一座桥时,陈晓刚介绍道,“以前上山的路在雨季经常被水流阻断,现在村里修了生产路,架了桥梁,造了涵洞,村民出行很方便了。” 路志强停下来四处看了看,叮嘱道,“这座桥所在位置地势太低,山上的树枝冲下来容易堵住水流,要在上游找个合适地方安装铁丝网挡住树枝。”
穿越全长八百多米的类托瀑布,如同一次未知的野外探险。穿过成片的橡胶林,山道逐渐变得狭窄曲折、陡峭难行,挽起裤腿,爬坡过坎,历经三个小时,从山下的南达村来到了山上的那来苗村。
路志强徒步考察南达村旅游资源
“探险”还在继续。从类托瀑布下来后,路志强又当起了“养蜂匠”。穿上防蜂服,开蜂箱,切蜂蜜,甩蜂蜡……路志强到高胜章的养蜂基地亲身体验了一回提取蜂蜜。
在高胜章养蜂基地,路志强亲身体验蜂蜜提取过程
高胜章在南达村是位“大明星”。身患严重强直性脊椎炎的他,不等不靠不要,带领15户村民一起养蜂致富,从曾经的贫困户变成如今的南达村致富带头人、白沙县“脱贫之星”。
路志强和高胜章已经是“老朋友”了。几乎每次来南达村,路志强都会和高胜章聊上一会儿,聊聊养蜂养得怎么样、收入怎么样、家里人身体怎么样,给他卖蜂蜜出主意、想点子。得知今年在去年养蜂250箱基础上扩充到500箱,路志强鼓励高胜章借助网络销售平台拓宽销路把养蜂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
要有一点“探险”精神,收获的不仅有无限风光,还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发展产业议对策
6月19日,南达村蹲点调研的第三天。路志强在南达村村委会与白沙县委书记刘蔚、当地县镇村三级部分干部、村民代表以及特邀橡胶技术研究专家进行了座谈。
座谈现场
在先后听取南达村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打安镇扶贫工作后,路志强请在场的乡亲们有一说一,说说现在还存在什么困难和问题,并请现场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共同出点子、解难题。
“蜂蜜、紫玉淮山要怎么做成品牌呢?”有村民提出疑问。“我们这个部门可以从商标品牌创建进行指导。”白沙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罗育忠现场回答到。
针对打造品牌的问题,路志强建议县里统一研究、统一规划、统一组织,请权威机构评估,拿到权威认证。
“橡胶产业收入占群众收入的60%以上。经研究,我们决定把橡胶作为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做稳。”白沙县委书记刘蔚表示,将在橡胶产业基础上再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就如何解决部分胶农弃割问题以及如何合理分配割胶时间、提高先进割胶和管理技术,路志强现场征求了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围绕在橡胶产业基础上发展蜂蜜等其他特色产业,和大家一起进行了探讨。
谈到胶农割胶技术的培训问题,路志强建议每个自然村培养一个技术员加示范户形成带动引领。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关之年,一定要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保证贫困户都能高质量高标准脱贫。”路志强反复强调,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科学规范、因人施策、因势利导,要通过对比经济账找准最适宜发展、效益最好的产业,然后通过典型示范引导、技术培训和发展电商平台销售来发展产业。
“调查研究要深入最基层、住到群众家里去,找到最了解情况的知情人、最有意见的人、最熟悉情况的人。”这是路志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给全省检察干警上党课时讲的一段话。在南达村蹲点调研的三天两夜里,路志强与南达村的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走村串户感受村容村貌,走到田间地头观察村民种植情况、翻越山岗考察乡村旅游资源、走进养蜂生产基地参与体验劳动、与专家交流做大做强橡胶和养殖种植产业、与村干部和村民聊天谈心,直接真切地了解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真情实意。
“每一次来南达村,都能看到新的变化。但不变的是,我们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初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使命担当。”路志强说到。
路志强到白沙县检察院调研座谈
调研期间,路志强还围绕促进营商环境建设、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促进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六个方面,到白沙县检察院与该院干警、受邀而来的省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和律师代表开展调研座谈。
[责任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