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治网讯(通讯员 钟兴科)2019年以来,海南昌江检察院叉河检察室以“守护好绿水青山”为目标,以全省检察机关开展“增绿护蓝•公益诉讼”专项行动为契机,结合辖区的实际,共计自行收集公益诉讼线索10件,该院立案调查7件,据此向相关怠于履行职责的单提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14件。在这过程中,昌江县检察院叉河检察室采取“一靠 两借 三提”的工作方法,不断巩固好公益诉讼线索的收集效果。
一个“靠” 即靠近线索的区域优势
昌江县检察院叉河检察室利用靠近公益诉讼线索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靠近公益诉讼线索前沿阵地的便利条件,主动到公益诉讼线索频发、易发的区域重点开展生态巡查工作。根据省检察院基层检察部的工作要求,采取“网格化”的巡查方法,逐步对辖区的各个区域进行生态巡查,可以第一时间到达公益诉讼线索的现场开展工作,全方位掌握公益诉讼线索的“第一手”情况,便于快速对公益诉讼线索的收集进行处理。
2019年7月23日叉河检察室对石碌镇某村工业大道沿线香蕉基地进行生态巡查并现场取证
据悉,在对昌江县石碌镇某村工业大道沿线一香蕉基地开展生态巡查过程中,昌江县检察院叉河检察室发现该香蕉基地路口处及香蕉基地内部堆积有废弃的香蕉套袋等农用薄膜。
两个“借” 即借助“外脑”和借助高科技
一是借助公益诉讼联络员这个“外脑”,根据《昌江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公益诉讼信息联络员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叉河检察室动态保持与辖区内的公益诉讼联络员进行联系,定期走访公益诉讼联络员,充分听取辖区公益诉讼联络员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向辖区公益诉讼联络员通报我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实现面对面与辖区公益诉讼信息联络员进行交流的目的。二是借助“一图一员三排查”这个高科技,结合公益诉讼线索具有发现难、取证难等特点,昌江县检察院叉河检察室每次开展公益诉讼生态巡查的过程中,都携带“一图一员三排查”这个系统,精准对发现的公益诉讼线索进行图斑比对,掌握公益诉讼线索是否侵害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提高收集公益诉讼线索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2019年2月18日叉河检察室对鹅毛岭半山腰使用无人机高空取证拍下的垃圾堆放画面
据了解,昌江县检察院叉河检察室在对昌江县石碌镇鹅毛岭半山腰开展生态巡查过程中发现,发现鹅毛岭半山腰有大量的掺杂有生活垃圾的建筑垃圾堆,经“一图一员三排查”系统现场图斑比对后,发现该垃圾堆侵占到了国家二级林地。
三个“提” 即提前对线索进行评估、提前固定线索证据、提前沟通联系线索处置
一是昌江县检察院叉河检察室对于收集到的公益诉讼线索认真提前分析评估,精准对收集到的公益诉讼线索进行分类处置,接着自行组织本部门人员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来锁定公益诉讼线索是否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个环节重点评估公益诉讼线索的价值性;最后围绕着现有侵害事实是否可以证明相关职能部门或者个人是否存在违法或者怠于履行职责的行为,这个环节重点对公益诉讼线索的可查性进行评估,从源头上确保了移送给本院的公益诉讼线索的质量。二是根据检察机关办理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案指南的要求,昌江县检察院叉河检察室严格按照规定提前收集各种类型的公益诉讼线索的证据,使用无人机对公益诉讼线索的现场进行固定证据,同时提前走访公益诉讼线索现场的相关单位、当事人、周边群众等主体,及时固定好公益诉讼线索的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证据。三是为了避免在线索处置环节错失办案的有利时机,昌江县检察院叉河检察室提前与本院负责办理公益诉讼线索的部门进行联系,及时将公益诉讼线索相关材料移送办理,及时协助办理移送的公益诉讼线索,及时跟踪办理移送的公益诉讼线索的进度,发挥好办理公益诉讼线索的联动沟通处置机制,体现出办理公益诉讼线索的合力作用。
[责任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