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以前的日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那么安心,充满希望!”近日,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来了3名“特殊”志愿者,他们主动帮忙打扫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卫生,协助村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等。

这三名“特殊”志愿者分别来自湖北何某、雷某以及贵州杨某,他们是近期刑满释放的人员。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他们有家难回,无处可去。一次偶然的机会,何某遇到了红旗镇道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长吴海山。了解了情况的吴海山,经与监狱系统联系协调后,安排他们到道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住下,还自掏腰包为他们3人每人买了两条衣服和水盆、毛巾等一应日常用品,并对接爱心企业免费保障他们的一日三餐。

何某等三人解决了安置问题,为了让他们可以安心尽快适应出狱后的生活,红旗镇道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住所、一日三餐,还向他们开放了电视和图书馆,让他们可以通过电视、报纸了解家乡的疫情消息,学习知识,陶冶性情。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还主动和他们聊天、沟通,了解他们今后的打算,为他们进行思想辅导,解决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社会,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们的生活正在慢慢回复正轨,住下来之后,看到镇村干部、志愿者们都在积极应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他们主动联系吴海山,希望当志愿者,为疫情防控做贡献,回报党和社会。
何某在道崇村委会的卡口和村干部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为进出村口的村民测量体温,并记录;雷某和杨某两人,拉着移动宣传喇叭音响,拿着宣传资料,与其他志愿者一起,走村入户,向村民宣传新冠肺炎防疫知识,劝说不要举办“公期”、没事不要外出、出门要带口罩。

“我们之前走错了‘路’,但是志愿者们不将我们特殊看待,尽心尽力地帮助我们,看到他们在辛苦的防控疫情,我们也想出一份力,减轻他们的负担。”杨某说。
“琼山是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单位,我们是目标是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服务中心、慈善中心、信仰中心’。虽然他们不能回家,但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他们感觉到‘家’的温暖。引导他们重新适应社会,回归社会,做新时代有用的人,为社会做贡献。”吴海山说。
[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