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自3月8日三亚收治的确诊病例清零以来,外防输入成为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从防疫开始截至目前,三亚市公安局凤凰机场分局特战大队的队员已经连续奋战超过100天,他们与三亚各相关职能部门无缝对接,构建起三亚防范疫情输入最牢固的屏障。

凤凰机场等待隔离区,特战大队队员花彪正在为旅客测量体温 刘德生 摄
轻伤不下火线,沟通无极限
“每天对重点旅客进行集中转运、登记、核查入境人员信息等都是我们的工作,但最难的还是沟通,很多旅客不理解、情绪大,甚至在现场吵闹,我们必须耐心向旅客一遍遍解释相关法规和政策。”特战大队负责人侯磊说道。
让侯磊印象深刻的是一名留着光头、身材魁梧的加拿大籍华人男子,由于入境不满14天,被告知需要隔离留观,该男子立即情绪激动,坚决不同意,从下午一直僵持到凌晨。
“这里是三亚,中国的三亚,不管你是哪国人,来到这里都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侯磊义正严辞的告诉对方。最终,这名男子被送到集中隔离点检测留观。
每天面对全世界的旅客,现场很多环节看似琐碎却又重要,从早晨到凌晨, 侯磊不停地与旅客解释和沟通,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差错。由于连续多日的劳累加上说话过多,侯磊一度感觉胸闷的厉害,喘不过气,经医院CT诊断报告为急性支气管炎后,他又急忙返回单位继续执勤。
“危险倒是不怕,就怕万一传染给家人就麻烦了。”侯磊平静的说。
100天吃掉2000份盒饭
“现场的情况千变万化,必须时刻在一线,从早晨接班到凌晨航班结束,我一刻也不敢离开。”
作为特战大队的民警,胡峰硕最多的时候一天工作20个小时,登记核查旅客360人,凌晨回到宿舍,脱下防护服,汗水早已将警服湿透。
“从防疫工作开始到现在,我两个多月没进过食堂了,为了节省时间,我们都是在现场吃盒饭。目前,我们队员已经吃了2000多份盒饭。”
每天面对来自全世界的旅客,不少旅客没有中国手机号码,注册不了健康码,还需要填写表格,语言障碍又成了现场一大难题。
“幸好现场有很多国外回来的热心旅客帮助我们。很多旅客不顾自己长途跋涉、舟车劳顿的辛苦,还为我们做外语志愿者。”谈起这些,胡峰硕发自内心的表示感激。
夜班是客流高峰期,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连队里95后的年轻人都要咬牙坚持,胡峰硕总是身先士卒,核查、登记、转运……战斗在最繁忙的岗位上,用行动激励着大队的每一位同志。
一包口罩暖人心
4月8日上午10时05分,从武汉天河机场飞来的MU2527航班抵达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这趟航班是武汉天河机场恢复国内客运航班的“第一飞”,标志着“离汉空中通道”正式恢复。
值班民警张荣叶当天早早地来到现场,摆放整齐各种指向牌,并在现场准备了几箱矿泉水和纸巾,还多准备了几瓶酒精消毒液。
“武汉封城那么久了,我们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感觉,感谢武汉人民的辛苦付出。”得知武汉复航首飞三亚,张荣叶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作为队里年龄最大的同志,张荣叶从过年一直坚持到现在。每天戴着口罩,频繁地与旅客沟通解释,张荣叶的嗓子一直是沙哑的。
“旅客坐几个小时飞机过来,本身就很辛苦,一下飞机还要来现场登记、填表、核查,有情绪我们也可以理解,要耐心向旅客解释。”张荣叶反复向队员强调。
每日隔离、放行人数,红黄码数据的整理、旅客急躁情绪的安抚解释……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让张荣叶每天下班都精疲力尽。
“曾经收到过一包口罩,还有几个苹果,这些都是旅客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再苦再累也值得。”张荣叶自豪地说。
[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