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海南省万宁市人民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表现突出单位。
2016年6月, 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教育部部署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万宁市检察院积极围绕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和未成年人犯罪防治源头治理,深入部署开展“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切实提升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自护能力。2018年12月提前完成万宁市中小学“法治进校园”全覆盖任务。截至2019年12月底,共开展法治进校园”宣讲活动152场,覆盖全市中小学校138所,受教育师生3.5万人次。共6名检察干警(含检察长)担任法治副校长,1个专业化未成年人检察团队开展“法治进校园”等专项工作,建成5个法治教育基地保障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大目标”+“小目标” 顶层设计支撑巡讲活动
万宁市检察院成立“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巡讲活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细化任务、责任到人,确保巡讲活动如期完成。
全院范围内9名有授课经验的干警成立了法治宣讲小组,根据宣讲学校的不同要求,精心制作课件。虽然有些学校全校仅有一名学生,但万宁市检察院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顺利完成“学校全覆盖,学生全院参与”的“小目标”。其中,2016-2018年两年时间内开展巡讲142次,提前实现辖区内138所学校巡讲全覆盖的“大目标”。2019年继续巩固巡讲活动,持续创新巡讲活动的方式方法,在教育局、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领头羊”+“宣讲组” 关键少数引领巡讲活动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发生,特别是对被害留守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法律援助、身体康复、心理疏导、帮扶安置等工作,建设法治教育基地5个,承担各类主题法治教育任务,包括校园普法、毒品教育、预防校园霸凌、预防性侵犯罪等。同时,承担心理疏导、心理矫正等工作职责。
依托万宁市检察院南、北部片区未检工作室,乡镇中的学校可以及时反馈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需要检察机关及时介入的问题。针对学校提出的校园欺凌、毒品犯罪等危害校园安全的突出问题,依照学校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巡讲活动,提高在校中小学生法律意识,净化校园环境,维护合法权益,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万宁市检察院6名法治副校长各司其职,负责除市及南、北两个片区未检工作室的相关工作。党组书记、检察长陈玉林于2019年7月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法治副校长,两次为该校师生讲授法治课,并在课后保持与同学们积极有效的沟通。收集老师、同学对检察机关及普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后,均在下一次的法治课堂上一一回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硬道理”+“软萌宣传片” 丰富形式充实巡讲活动
一是“走出书本”。在不同的法治宣讲主题中,宣讲团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在学校实际情况等,用合适的、接地气的、孩子的语言“翻译”书本上的法理法条、案件事实,结合万宁辖区内同学们听过的、见过的、发生在身边的的真实案例剖析法律知识。同时,将法律知识融入在同学们喜欢的动漫中,结合游戏互动、情景模拟、模拟法庭等多种创新授课方式,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在“法治课堂”,成长在“法治校园”,生活在“法治万宁”,报效于“法治中国”的骄傲和自豪。
二是“走出课堂”。在学校里,走出教室便是校园。在万宁辖区北部片区的校园中,凡是有宣传栏、手绘墙、手抄报的地方,就有万宁市检察院的法治宣传痕迹。在该片区12所中小学校内,设置法治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栏中的普法内容,加深在校学生的法治观念,校园中充斥着花香、草香、书香的同时,更充满着浓厚的法律宣传氛围,对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三是“走出学校”。利用全市范围内各类多媒体平台,播放全省检察机关法治宣传片,让宣传走出学校范围,覆盖未成年人活动区域。在人流量较大的万宁市检察院门口、环市一路与文明路交叉口的LED宣传屏幕滚动播放法治教育宣传动画、宣传视频,直播“关爱祖国未来,擦亮未检品牌”检察开放日活动。同学们在上学路上、玩耍路上可以与全省的孩子们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简洁明了、轻松快乐的宣传片和视频吸引的不只是孩子们,下班时、晚间乘凉时,群众纷纷驻足观看,爷爷奶奶主动询问检察机关要相关链接及宣传材料,宣传面更广泛,宣传效果更扎实。
四是“走进‘法治产品’生产线”。2018年,以万宁市检察院办理的真实案例为基础,司法救助为题材,创作和拍摄了《全家福》微电影。讲述了一个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家庭,通过检察官不懈的帮助,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未成年人重返校园的感人故事。微电影被万宁市委等积极转发,展现了检察工作、检察温度、检察情怀。2020年,发布微动漫《保护自己 远离性侵害》,为更多未成年人提供有影响、有意义、有效果的科普动漫。万宁市检察院紧跟检察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要求,体现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人文关怀,提供满足学生喜爱的“法治产品”。
“没完没了”落实“一号检察建议” 检察监督净化“朋友圈”“成长圈”
坚持“没完没了”夯实“一号检察建议”落实落地,不放过未成年人“朋友圈”“生活圈”的“盲区”,瞄准办案敏感点,抓住监督发力点,把握介入边界线,推动开展有用、有效的法治宣传。在法治宣讲过程中,万宁检察院发现了某小学校园周边橡胶厂排放的废气十分刺鼻,有可能对学生健康成长和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随即向有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责令橡胶厂搬迁或停产整改。、
全面反思“校长开房案”“校车案”等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恶性案件,联合万宁市教育局召开全市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工作推进会。全市中小学校长、德育主任、幼儿园园长参加会议。会前,查看部分学校学生宿舍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会上,万宁思源实验学校和万宁后朗小学作为学校代表,围绕法治校园建设、校园周边隐患情况、“一号检察建议”落实及存在问题等内容进行汇报。会后,对“一号检察建议”执行存在的问题向市教育局发出检察建议,对“一号检察建议”执行不力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加强督导检查,强化学校值班领导、值日教师带班制度,建立学校宿舍安全隔离制度,增强监督刚性。
[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