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治网讯(王红云 通讯员 张伟)新年伊始,伴随着全省消防队伍庄严换装,一个好消息从海口市消防救援支队传来:2018年,海口实现全年火灾责任事故“零伤亡”!
一座省会城市,无论从人口规模、人流密集场所数量、各小区住户租户数量还是社会各业态复杂程度考量,火灾防控都是一道难题,想做到火灾责任事故“零伤亡”更是难于登天。
那么,“零伤亡”这个“不可能的任务”,海口是如何完成的?
防患于“未燃”:挥“组合拳”织出立体防护网
2000多年前,名医扁鹊面对众人的赞誉时,就已经道破天机:救病入膏肓的病人不算厉害,“治未病”才厉害。
同理,对于消防部门来说,“隐患险于明火,防范重于救灾”,是颠扑不破的真理。2018年,海口在防火除患上花了大工夫。
2018年2月,海口市政府正式下文,明确将“提升和完善“三无”小区消防设施”纳入市政府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并作为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予以保障,总投资逾4000万元。
投入135万元聘请国内专业评估机构,为全市消防安全“把脉问诊”,寻找“良方妙药”;
投入 510万元用于102个消防设施损毁严重、隐患突出的老旧小区整改;
投入84万元,购置1.4万余具简易防毒面具免费发放到群租房租户手中;
累计投入240余万,购置4.3万余个独立式感烟报警器,为群租楼免费安装;
指导建设室外电动自行车停放棚600余处、安装智能充电装置4.1万余套。
此外,海口还十分重视让群众去主动发现、整改身边的火灾隐患,让人人成为消防安全宣传员、处处都有“千里眼”。
消防部门向市民公开承诺:应急类事项30分钟内到场处理并回复诉求人;一般类事务按照工单办理时限要求办结并回复诉求人;情况复杂、工作量大,在规定时限内不能办结的应将办理情况和承诺期限及时告知诉求人,做好解释工作并接受监督。
2018年,通过市政府“12345”热线和市消防支队“96119”举报电话,消防部门共查处各类火灾隐患举报3437起,日均近10起,件件办结。
扑火于危急:多支队伍构建立体扑救网
火灾总是要发生的。要想实现“零伤亡”,关键是扑火及时有力。
“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有这么一群人,在灯火璀璨的椰城,在热闹喧嚣的节日,他们放弃节日的休息,放弃对家人的思念和团聚,默默的坚守在岗位上,守望着人们的安宁和祥和,他们上演着“最美逆行”。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实施海口火灾扑救的,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多股有效力量。
2018年8月1日徬晚,海口全市消防官兵正在庆祝军旅生涯最后一个“八一”建军节,一阵急促的警铃声打破了宁静,海南亚蔬高科技农业开发公司仓库燃起了大火!
警情就是命令,支队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后,先后调派12个消防中队、2个小型城市消防站和1个保障大队共46辆消防车、167名消防指战员赶赴现场处置,熊熊烈火和浓烟向空中升腾,在十几公里外都能清晰可见!
面对险情,消防指战员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历时约9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成功疏散了周围群众40余人,转移仓库受火势威胁柴油桶3个,挽救财产损失约3000万元。
“这是大火,需要强大的救援力量。去年以来,我们探索的是,建成并发挥好小型消防站的作用。”海口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人告诉记者。
海口老城区、城中村多,发生火灾风险高,如果救援不及时,极易造成“小火伤亡”。如果在这些区域设置消防站,将涉及场地、交通、资金等诸多因素,而换个思路建设城市小型消防站,投资少、用地小、建成快,可以通过“租、买、改、建”等多种模式建设,布点灵活,覆盖的区域一旦发生火情能快速响应,做到“灭早打小”。
2018年狗年春节前,海口美兰区千家村社区、龙华区山高村、秀英区书场村和琼山区文庄路、海航日月广场5个小型消防站相继建成投入执勤。
不到一个月后,龙华区山高村一住宅起火,山高村城市小型消防站相关人员不到3分钟就抵达现场成功处置,速度之快让失火住户为之惊叹。
据统计,自去年春节前投入执勤以来,海口5个小型消防站已成功处置火灾128起,占全市火灾处置总数四分之一。可以说,实现全年火灾责任事故“零伤亡”,小型消防站功不可没。
海口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人透露:2019年,海口市政府还将继续在苍西村区域、五源河体育场等6个区域建设小型消防站建设,并将建设任务纳入了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予以保障。目前《海口市城市小型消防站建设指导意见》已通过专家评审,争取年内颁布实施。
寓教于日常:多措并举打造宣教网
生命至上。而纵观众多出现重大伤亡的火灾,遇难人员往往缺乏正确的逃生自救常识,或者因为记挂火场财物铤而走险。
海口在这方面是付出过血的代价的:
2017年,琼山区“3.5”群租楼火灾,住在四层的一家四口向起火的一层逃生,造成2死2重伤;
龙华区“3.5”世贸雅苑火灾,3名物业保安人员未携带个人防护装备冲入布满浓烟的楼内救人,献出宝贵的生命。
掌握了正确逃生自救常识,这些原本可以不发生。
过去一年,在加强逃生自救宣传教育上,海口可圈可点:
在许多小区、群租房,广泛开展“消防安全进千家万户活动”;
在没有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小区、群租房,引导组建“敲锣队”、“巡更组”,以简单有效的方式提示火灾;
如果你稍加留意,在海口市各大超市,你还会发现设有消防器材售卖专柜,方便群众购买到合格管用的消防逃生自救器材;
各大省级、市级媒体都会播报消防安全提示;
全市4500多辆出租车车载视频、3300个场所楼宇视频、960辆公交车视频系统、330多个公共自行车服务亭、45块户外大型电子显示屏,定期滚动播放消防安全常识;
定期组织消防队(站)开放,消防宣传车入景区、进小区等体验活动定期组织;
老城区、农村乡镇消防安全宣传采用海南话播报……
在这一系列举措的综合作用下,2018年海口终于完成火灾责任事故“零伤亡”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客观来说,‘零伤亡’有我们努力的成分,也有群众防火意识增强自救及时的成分,还有运气的成分。今后,就是要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争取更多的年度‘零伤亡’。”海口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人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刘慧]
版权所有 法治海南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2470号 电话:0898-65341516 投稿邮箱:hnk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