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刘慧 通讯员陈康迪 许丁财)“嗙嗙嗙……”门锁敲在农村住户的铁门上发出沉闷的声音。
“阿婆,我是刚跟你联系的茂山,我们来接你去隔离点。”8月17日凌晨4点,曾阿婆听到熟悉的声音,放心地打开了房门。
黄流海岸派出所教导员刘茂山完成“追阳”工作后全身湿透、手掌发白。许丁财 摄
“已经完成转移26个村民,刚接到电话又加了10个人,目前还有41个人。”乐东黎族自治县公安局黄流海岸派出所副所长薛冬向教导员刘茂山汇报“追阳”工作开展情况。
“走了!上车,下一个!”刘茂山转身大声对由派出所10名社区民警组成的“追阳小分队”队员大声喊道,并透过雾蒙蒙的防护面罩看了眼手机上的时间说:“连续7个小时了”。
打电话、找地点、拿行李、送上车……将曾阿婆送上乐东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的转运大巴后,“追阳小分队”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村民家中。大家分工明确,转运过程井然有序。
黄流海岸派出所民警开展到群众家中开展转运工作。许丁财 摄
“‘追阳’工作就是跟病毒赛跑,跟时间赛跑,队员必须熟悉辖区情况。”薛冬介绍,在“追阳小分队”队员眼里,刘茂山就是个“活地图”和“活导航”。黄流镇22个村的位置他了熟于心,村里哪条道能走大车,哪条道只能通小车,哪条道不通车,刘茂山了如指掌。
“阿公阿婆,我茂山,你赶紧收拾下行李跟我去隔离点”“乐仔,我茂山哥,你赶紧带上老婆孩子跟我走!”……而在村民心中,刘茂山则更像是一颗“定心丸”,村民们都愿意相信这位老民警。但人员转运过程并没有那么顺利,要时刻注意路上的石子、仙人掌,以免划破防护服产生感染风险。遇有不了解不配合的村民,刘茂山和“追阳小分队”队员还要不断重复疫情的严峻性和住进隔离点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劝导,群众才放心离开家。
8月17日11时,“追阳小分队”完成工作任务回到派出所已经是中午。口罩早已掩盖不住队员脸上的倦容,脱掉防护服的刘茂山,衣服已全身湿透,双手已经被汗水浸地发白。连续工作14个小时,成功转运67人,队员0感染,这是当天黄流海岸派出所“追阳小分队”交出的成绩。
黄流海岸派出所民警唐明智将奶粉送到梅山交警队民警手中。许丁财 摄
“‘追阳’只是一小部分工作。”刘茂山说。
8月15日19时许,黄流海岸派出所民警在巡逻过程中,发现1名老人瘫坐在黄流镇金鸡岭高速路口,民警立即上前询问起老人的身份证信息及家庭情况,但此时老人一直言语不清。民警随即联系附近村庄村干部,发动群众力量一起为老人寻找家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会儿时间民警便找到了老人家人的电话。老人的儿子接到民警的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老人接回。经了解,老人今年已74岁,患有老年痴呆症,趁家人不注意走出了家门。
8月15日20时许,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小孩快没有奶粉吃了,需要救助。民警唐明智随即通过电话联系到报警人。经了解,陈女士育有1名3个月大的女婴,目前居住在三亚市崖州区。疫情发生前,网购了奶粉但是放在位于乐东县黄流镇的父母家中。疫情发生后,由于三亚、乐东两地都进入了静态管控阶段,目前剩余的奶粉只够喝三天左右,情急之下拨通了派出所的电话。得知情况后,唐明智立即拨通了陈女士父母的电话,确定奶粉所在位置后,驱车拿到奶粉后,马不停蹄地赶往三亚市与乐东黎族自治县九所镇的交界处,通过梅山交警队将奶粉送到了陈女士家中。
“这种救助工作,基本每天都有一两起,被救助的群众对咱们派出所的民警表示感激赞许,我们都会说声不客气,毕竟疫情无情人有情嘛!”薛冬说。截至8月17日,黄流海岸派出所共开展运送物资、护送儿童回家、送药上门等救助工作20起,开展“追阳”工作转移群众约300余人,依法查处涉疫违法行为29起。
[责任编辑:林前方]
版权所有 法治海南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2470号 电话:0898-65341516 投稿邮箱:hnk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