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朗小团 通讯员 罗凤灵)生态环境资源是海南的核心竞争力,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大力开展环资审判改革,充分发挥环资审判职能,有效保护海南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资源,进一步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推进环资审判改革
环境资源审判改革是海南法院司法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海南二中院成立环境保护审判庭,2016年更名为环境资源审判庭至今。2016年7月15日,省高院下发《关于推进海南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改革试点方案》后,海南二中院积极推进环境资源公益诉讼、跨区域集中管辖、“三合一”审判、巡回审判、专业化队伍建设等环资审判改革。
2016年9月26日,时任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军、省高院院长董治良共同为海南二中院鹦哥岭、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巡回法庭揭牌、授牌,海南环资审判改革试点工作迈出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步。2017年11月30日,海南二中院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巡回法庭揭牌后,实现了西部辖区内生态保护审判工作的全覆盖。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上述三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巡回法庭,更名为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霸王岭、尖峰岭环境资源巡回法庭,并于2021年4月7日至9日先后更换标牌。
2017年1月1日,海南二中院正式归口审理巡回法庭及巡回审判点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实行“三合一”审理模式。2017年以来,海南二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共受理各类案件3750件,其中涉环境资源案件959件。环境资源案件中,刑事案件718件、行政一审案件94件、民事一审案件15件。
打击犯罪修复并重
2019年4月19日,海南某农业公司负责人林某为种植哈密瓜,因无法办理采伐手续,便授意员工李某,通过“钻孔灌药”的方式,毁坏林木共289株,立木蓄积量为34.6843立方米。案发后,林某家属将被毁坏的林地委托给相关机构,补种木麻黄树等树苗,经验收合格,海南二中院据此以滥伐林木罪,一审均判处林某、李某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2个月,并各处罚金2000元。该案被评为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刑事审判优秀业务成果。
在审理此类案件中,海南二中院充分运用恢复性司法理念,引导当事人主动修复生态环境,采用交纳生态修复金、按照生态修复方案修复、“原地修复”“异地补植”等方式,保障受损生态得到实质性修复。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在量刑时对被告人酌定从宽处罚,从而达到惩罚犯罪与生态修复的双重效果,实现了刑罚威慑与教育功能并举,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据统计,2017年以来,海南二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运用恢复性司法理念审理环境资源刑事案件46件,修复受损的农田、森林共计530余亩,补种林木近6万株。
巡回办案就地普法
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条横幅,在海南鹦哥岭和霸王岭交界处的深山黎村——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青松村委会办公楼前坪上,一个临时法庭就搭建了起来。
2022年3月9日上午,海南二中院环境资源巡回法庭在此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村民在热带雨林生态核心保护区非法持枪狩猎案,院长郑兰清担任该案审判长。来自鹦哥岭片区的护林员、森林公安民警、当地村民等近百人旁听了此次庭审。
庭审结束后,法庭工作人员向广大村民发放了热带雨林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册,普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相关生态法律法规,并就常见的滥伐、盗伐林木和非法猎捕、收购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开展针对性的释法答疑。
“通过‘巡回审判’+‘现场普法’的方式,把法庭开到大山深处,让村民在家门口观摩一堂生态保护法治‘公开课’,有助于近距离帮助群众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郑兰清认为。
海南二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羊茂明说:“2020年以前,类似上述的巡回审判每年至少有10场,2020年以后,巡回审判次数明显下降,这主要得益于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违法犯罪率明显下降。”
这种巡回办案、就地普法的环资审判模式,被新华网、海南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广泛报道,上述案件被译成英文在新华社海外版推广发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责编:刘慧]
版权所有 法治海南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2470号 电话:0898-65341516 投稿邮箱:hnk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