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治网讯(王红云 通讯员 侯俊杰)“好的,也请你按照调解书的义务如期履行……今天的视频调解到此结束,再见。”
冯清艳法官在进行视频连线调解
3月14日上午9时,刚上班一小时,冯清艳法官已经通过微信视频连线调解完一起合同纠纷案件。法官一边整理材料,一边介绍道,这起调解案件的被告向原告赊账购买货物共计20余万元,却一直不肯支付贷款还避而不见,原告多次寻找被告未果遂诉至法院。“因被告人在广东,我们决定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进行调解。”冯法官说道。经过一个小时的调解,双方达成了五年半内还清全部欠款的协议。
调解现场
这时,博鳌法庭的庭长黎文畅走了进来:“走吧,那起赡养费纠纷还在等着我们呢”。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两位法官就带着材料赶往博鳌镇某村委会进行调解。路上,黎法官向我们介绍,博鳌法庭地处黄金位置,博鳌亚洲论坛和医疗旅游先行区就位于辖区内,但是法庭只有两名法官。“办案时不只是审理、调解这么简单,还要考虑案件社会效果,我们两个年均办理的案件大概在200件左右。”他说。
到了目的地,黎法官介绍说,“这是兄弟二人因赡养老人引起的纠纷,当地司法局调解不成,我们为了尽快这起化解双方的矛盾,决定提前介入。这次调解我们已经做好几次工作了。今天能不能成功调解真的不好说。”
原告杨某梅系89岁老人,大儿子李某明常年在农场生活,杨某梅与二儿子李某亮在潭门村里生活,前些年杨某梅从村小组分得八万余元征地补偿款,由李某亮已代为领取。去年杨某梅与其两个儿子达成赡养协议,改由大儿子赡养。李某明要求李某亮交出杨某征地补偿款由自己保管,由此二人产生纠纷。
“这么多年一直都是我在照顾妈,她名下的那块地也是我耕作,才使承包地没有变为荒山荒地,这个征地补偿款是我应得的。”
“这是咱妈的钱,和你有什么关系?”
“这么多年你对妈不管不问,有什么资格要这个钱?”
在潭门镇某村委会,兄弟二人吵得不可开交,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诉前调解,法官已经口干舌燥,但李某亮依旧坚持征地补偿款应归自己所有。见调解陷入僵局,两位法官又采取“背靠背”调解方式,分别对兄弟二人作思想工作。最终双方放下了多年来的成见,达成调解协议。李某亮将杨某梅的征地补偿款5万元归还,交由其村小组代为保管。这起纠纷得以成功化解,此时已将近中午1点。
两位法官匆匆赶回庭里扒拉了几口饭,又马不停蹄的前往博鳌镇日新村委会,准备对当地村民开展普法宣传。当地村民的牛群常常在公路边啃食花草,扰乱了交通秩序,博鳌镇政府多次劝阻未果,于是邀请法官为村民普法。在普法现场,冯法官将早已准备好的法律规定分发给农户,黎法官详细讲解了相关法条,告知村民其行为已经带来不良影响和交通隐患,对博鳌亚洲论坛的顺利召开造成了安全隐患。
庭审现场
考虑到下午3点还有案件要开庭,两位法官与村民告别后匆匆回到法庭,双方当事人已经到庭等候了。黎法官换上法袍,拿上案卷,组织双方进行证据交换后正式开庭。冯法官则为两位当事人办理立案手续。直到下午六点,两位法官才终于送走了所有当事人,完成了当天的工作。
黎法官在和记者道别的时候说道,“今天晚上还得加班写判决书,其实这样连轴转的工作就是我们的日常。虽然很忙很累,但是很充实。”
[责任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