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治网讯(记者 施建兵)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
开展禁毒重点整治和示范创建是推动党委政府落实禁毒责任、推进毒品问题综合治理的重要载体,加强毒品预防宣传教育是动员社会力量、治理毒品问题的根本之策,在禁毒工作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禁毒委员会安排部署,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大力开展禁毒重点整治、示范创建和青少年预防毒品教育“6?27”工程,推出了一些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特别是海南省委省政府把厉行禁毒作为必须答好的政治考卷、民生考卷,精心谋划全岛打响禁毒三年大会战,形成了“五级党政”抓禁毒的工作格局,坚持标本兼治强力实施“八严工程”,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探索新招数新打法,禁毒工作成效和人民群众参与禁毒的积极性明显提升。
12月19日至20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全国禁毒重点整治示范创建暨宣传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全国禁毒部门认真学习借鉴海南等地禁毒工作经验,持续推进毒品问题严重地区整治、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和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程,坚决打好禁毒扶贫攻坚战,推动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向纵深发展。
重点整治:有效解决毒品问题的重要手段
今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毒品问题严重地区责任考评办法》,将禁毒重点整治工作提升到中央层面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规定,为更加有效治理毒品问题提供了有力政策依据。可以说,对毒品问题严重地区进行重点整治,是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解决毒品问题的重要手段。
四川省凉山州,是全国受毒品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毒品问题长期制约凉山发展进步,成为决胜脱贫、转型跨越道路上的一大障碍。近年来,凉山州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禁毒工作作为事关社会稳定和民族发展的大事来抓,将“治毒”列入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全面发起“毒品治理?凉山行动”,以打歼灭战态势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全州毒情形势持续改观。
把全民禁毒工程作为头号工程、民生工程,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开创全轨迹综合治理,找准家庭、学校、社会和监所四个关键节点,强化开展有针对性的禁毒综合治理;探索建立了“一平台两中心七系统”智慧禁毒工作新体系,实现预警和信息实时推送,管控和查缉全面覆盖。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坚持构建毒品滥用治理“严责、严打、严治、严管”对策体系。红花岗区禁毒委员会负责人介绍,首先将禁毒工作纳入干部考核,纳入党委、政府重点督办督查;其次实施全警禁毒打击模式,深入开展专项行动,确保禁毒打击“零容忍”;三是不定期开展场所涉毒违法犯罪联合清查行动,剿灭公共复杂场所涉毒违法犯罪,有效净化社会环境;四是运用科技手段,织牢排查、管控、处置、收治“四张网”,实现从场所到社区的闭环式管理。
通过整治重点地区,解决了许多区域性、全局性突出毒品问题,扭转了一些地方毒品问题严重的状况,对促进全国毒品形势持续好转发挥了关键作用。据统计,2018年以来全国破获重大制毒案件、捣毁制毒厂点比高峰期2016年分别下降42%、38%,不法分子获取制毒物品难度加大,境内制毒问题蔓延势头得到遏制。打掉四川凉山籍贩毒团伙100多个,治理外流贩毒问题取得重大突破。重点整治地区均未发生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毒品社会危害明显减轻。广州白云今年“两抢”、入室盗窃比整治前分别下降84%和68%,禁毒重点整治带动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
示范创建:探索毒品治理之路的有益尝试
开展禁毒示范创建,深化城市毒品治理,是调动地方开展禁毒工作内生动力和主观愿望的创新举措,是加快构建毒品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禁毒工作成效的重要途径,是探索中国特色毒品治理之路的有益尝试,对于全面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各地特别是首批109个创建城市按照国家禁毒委统一部署,精心谋划、综合施策,主动作为、持续发力,推动示范创建活动实现良好开局。
长江经济带重要城市之一的江苏省无锡市,坚持“一盘棋”的理念,加强行政执法部门的联动配合,先后组织开展三次联合执法“藩篱行动”,成功打掉一批互联网涉毒、新精神活性物质等新型毒品犯罪。针对城市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实际,建设25个城市毒品检查站,设立170余个流动查缉点位,织密公路、铁路、航路、水路、邮路“五网合一”立体化毒品查缉网络。
天津市和平区把创建禁毒示范城区活动纳入民心工程,努力打造全区无毒综合治理的新格局。在打造“天眼监控”工程的基础上,实现涉毒“人脸识别系统”区域全覆盖。在社区网格员手机上安装社戒社康管理系统,由社区网格员对社戒社康人员进行不间断管控和帮扶。
四川省眉山市将“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禁毒治理中,创新建立“一端、一网、一中心”毒品预防教育、“三大平台”社区戒毒(康复)和“党政主导、公安管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四位一体病残吸毒人员服务管理等三大模式,禁毒工作呈现“顶层推动力度更大、预防教育效应更强、禁吸戒治管控能力更高”三大特点,工作成效大幅提升。
湖南省永州市针对特殊人群收治难、外流贩毒管控难、吸毒人员排查难等问题,积极创新方法,寻求长效治理,着力以难点问题的解决带动全局工作的提升,实现了对涉毒隐患的及时排查、有效化解。据了解,永州市禁毒工作满意度调查连续3年位居湖南省第一。
浙江省温州市主动打造立体化严打、全面化禁毒、系统化康复、智能化防控、社会化管理城市,呈现“党政空前重视、全民热情参与、打处效能提升、效果充分凸显”良好势头。温州市禁毒委员会负责人介绍,建立禁毒网格管理架构,形成“建在镇街,管在戒毒康复中心,帮在社区村居,控在禁毒网格,查在社区民警”网格管理机制,全面助推创建工作。
经过一年努力,示范创建工作成效初步显现。据统计,近三成创建城市实现主要缉毒战果上升,湖南永州、怀化和江西上饶等地破案数同比增长一倍,云南曲靖、红河和辽宁沈阳等地查获吸毒人员数同比增长30%以上,重庆北碚、山东东营等30个城市社戒社康报到率达到100%,实现了投入加大、战果提升、能力增强的效果。
预防教育: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毒品预防教育是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也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2015年6月,国家禁毒委员会部署开展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以来,各地各部门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持之以恒抓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为无毒青春保驾护航。
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一中学在健全机制、创新方法、拓展阵地、激发活力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学校毒品预防宣传教育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巩固“校园无毒品、学生不吸毒”的成果,禁毒教育经历了从1.0版氛围无价、2.0版融合育人到3.0版拥抱科技的提升增效历程。
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三甲集中学强化工作举措,打好预防教育“组合拳”。学校负责人介绍,注重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向校外延伸,努力构建学校引导学生、学生影响家长、家长带动社会的“小手拉大手”工作模式,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开设校园禁毒服务热线,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创新社会实践“大平台”,大力拓展禁毒宣传教育效果。
以“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的上海市青浦区徐泾小学,努力构建多方协力参与的禁毒教育“大环境”,在家校之间达成禁毒教育的理念共识;努力拓展禁毒教育的时空,整合各方的禁毒教育资源;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禁毒教育从课内向课余、从校园向社会延展。
作为毒品预防教育专职教师,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王玫琄告诉记者,学校突出“动起来”服务示范创建,注重发挥好学校作为省级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形成了各级示范学校梯次联动、上下互动的毒品预防宣传“新矩阵”。创新开设“网上微课堂”、禁毒“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手段,从“无毒”校园走上网络“无毒空间”,不断地唱响禁毒主旋律。
国家禁毒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全面建成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目前超过17万所中小学校、6823万中小学生平台注册学习。通过“6?27”工程,不仅增强了青少年抵制毒品的能力,减缓了吸毒人员增长势头,而且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禁毒斗争的积极性,推动了禁毒人民战争深入开展,赢得了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同。据统计,2018年新发现吸毒人员比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下降63%、56%和43%,其中35岁以下分别下降67%、59%和45%,有30个省区市涉毒违法犯罪人口中未成年人占比下降,毒品预防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责编:姚锐]
版权所有 法治海南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2470号 电话:0898-65341516 投稿邮箱:hnktzx@163.com